脂肪肝
脂肪肝真的会引起转氨酶升高吗?——肝病医生程进明深度解析
在体检报告中看到“转氨酶偏高”的结果时,很多人会感到困惑甚至焦虑。尤其是当自己被诊断为脂肪肝后,更是担心这是否意味着肝脏出现了严重问题。那么,脂肪肝究竟会不会导致转氨酶升高呢?为此,我们特别邀请了资深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为大家答疑解惑。
一、什么是转氨酶?它为何重要?
转氨酶是存在于肝细胞内的一种酶类物质,主要包括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转氨酶含量很低;但当肝细胞受损时,这些酶就会释放到血液里,造成血清中转氨酶水平上升。因此,检测血液中的转氨酶浓度成为评估肝脏健康状态的重要指标之一。如果数值超出正常范围,则提示可能存在某种程度的肝损伤。
二、脂肪肝与转氨酶的关系
程进明医生明确指出:“轻度至中度的单纯性脂肪肝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转氨酶升高。”这是因为此时虽然肝脏内积累了较多的脂肪组织,但尚未对肝细胞造成实质性损害。然而,如果任由病情发展下去,进入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阶段,情况就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炎症反应加剧,导致部分肝细胞坏死破裂,从而使大量转氨酶涌入血液循环系统中,表现为血液中该指标显著增高。
三、哪些因素会影响结果?
值得注意的是,并非所有患有脂肪肝的人都会出现转氨酶异常的情况。个体差异很大,有些人即使存在较严重的脂肪浸润也可能保持正常的肝功能测试结果。反之亦然,有些没有明显脂肪肝的人也可能因为其他原因(如病毒感染、药物毒性作用等)而导致转氨酶升高。此外,肥胖症、糖尿病、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也会增加患NASH的风险,进而影响到转氨酶的水平。
四、如何正确看待这一现象?
对于发现自己既有脂肪肝又伴有转氨酶轻度升高的朋友来说,不必过于恐慌。首先应该做的是调整生活方式,比如改善饮食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控制体重增长等。大多数情况下,通过这些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的肝功能。当然,定期复查是必不可少的,以便及时了解身体状况的变化趋势。如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后仍未见好转,或者出现持续恶化的趋势,则需要尽快就医寻求专业帮助。
五、何时需要警惕?
虽然大多数情况下轻微的转氨酶升高并不可怕,但如果数值远高于正常上限几倍之多,并且伴随有黄疸、乏力等症状时,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了。这可能是更严重肝病的前兆,比如肝硬化或肝癌。此时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接受全面检查,排除其他潜在病因的可能性。
总之,脂肪肝确实有可能引起转氨酶升高,但这并不是必然的结果。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肝脏免受进一步伤害。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和管理,同时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才是维护肝脏健康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