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

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正常是表示不严重吗?肝病医生程进明解读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只要体检报告显示“肝功能正常”,就说明肝脏没有问题或者问题不大。然而,这种观点对于肝硬化患者来说可能是一个危险的误区。为此,我们特别采访了著名肝病专家程进明医生,请他就这一话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大家正确认识肝硬化及其危害。

  什么是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的肝病,它是由长期的肝损伤(如病毒性肝炎、酒精滥用、脂肪肝等)导致肝脏组织逐渐被疤痕组织替代的过程。随着病情的发展,健康的肝细胞越来越少,而纤维化的结缔组织越来越多,最终影响肝脏的正常功能。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在早期阶段,有些患者的常规血液检测指标也可能显示为“正常”,但这并不代表他们的肝脏真的健康无忧。

  为什么说“肝功能正常”不代表安全?

  程进明医生指出:“许多肝硬化患者在初期甚至中期都可能表现出所谓的‘正常’肝功能测试结果。”这是因为现有的实验室检查主要关注转氨酶水平和其他几个特定参数,这些数据只能反映当前是否有急性炎症发生,并不能全面评估肝脏的整体结构和功能状态。实际上,当肝脏已经受到相当程度损害时,剩余的健康部分仍能勉强维持基本生理需求,使得常规化验看起来一切安好。但这种情况下,疾病其实仍在悄然进展之中。

  如何准确判断肝硬化的程度?

  影像学检查:通过超声波、CT扫描或MRI可以直观地观察到肝脏形态的变化,比如体积缩小、表面不规则等特征,这些都是诊断肝硬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肝硬度测定:使用FibroScan这样的无创设备测量肝脏硬度,能够有效评估纤维化的程度。

  生物标志物检测:某些特殊的蛋白质或基因表达模式也能帮助医生更准确地了解疾病的活跃性和发展阶段。

  临床症状观察:包括腹水积聚、蜘蛛痣出现、手掌红斑等症状也是重要的参考信息。

  应对策略

  定期随访:即使各项指标看似正常,也应按照医嘱定期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微小变化。

  生活方式调整:戒酒戒烟、合理膳食、适量运动,避免进一步伤害肝脏。

  药物治疗:针对病因采取相应措施,例如抗病毒治疗用于乙型/丙型肝炎引起的肝硬化;必要时可考虑服用保肝药物辅助治疗。

  心理支持: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精神压力对身体恢复同样有益。

  程进明医生强调:“不要被表面的‘正常’所迷惑,对于任何疑似肝病的情况都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有通过综合多种手段进行全面评估,才能真正做到早发现、早干预,从而延缓疾病进程,提高生活质量。希望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受益,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肝脏健康!

问医生

更多文章

亲,已显示全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