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
郑州治疗糜烂性胃炎哪家医院好
"糜烂性胃炎"是胃镜报告管理中常见的诊断方法之一,在临床研究上有一个不少影响患者可以看到胃镜报告是糜烂性胃炎就很容易焦虑,糜烂性胃炎是不是指胃烂了?是不是自己就是胃癌了?得了糜烂性胃炎还有救吗?
事实上,糜烂性胃炎并不是胃炎的正式名称,糜烂性胃炎由于炎症的反复发作,长期会导致隆起性糜烂病变,胃粘膜细胞不会从正常细胞跳到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渐进的过程,有些病变会有癌变的趋势,我们称之为癌前病变.
什么是糜烂性胃炎
你好,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损伤或急性胃炎,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
糜烂性胃炎,又称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一般.
慢性糜烂性胃炎的分类
01胃镜报告常见的"糜烂性胃炎"
这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而且病程比较长,容易反复发作,患者深受其苦,早期大多数病人没有特异性症状,只是表现为消化道不良等症状,例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
一般来说,糜烂性胃炎仅仅是损伤了表面的粘膜层,尚未到达肌层,所以很好修复,也没有癌变风险.轻度甚至不需要治疗,只需要改善生活习惯就可以康复.
02"痘疹样胃炎"是癌前病变
顾名思义,就是胃壁长出像痘疹一样的隆起,顶端糜烂,所以也叫隆起型糜烂性胃炎、疣状胃炎.它被认为是癌前病变,是我们今天讨论的焦点.
糜烂性胃炎与胃癌的鉴别
病理组织学上分为糜烂期与修复期.
糜烂期组织学变化特征为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和脱落、中性粒细胞浸润和少量研究纤维素渗出,有时我们可见对于浅表腺体组织坏死脱落的同时由于伴有幽门腺或胃体小皮增生.
修复期常见糜烂灶周围固有腺体,幽门腺或胃小凹上皮增生,有时可见纤维化,再生腺管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
与胃癌鉴别:多发且糜烂界限不清
该病报道检出率为1.22--3.3%,疣状胃炎发病机理及病因目前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案也不统一.目前认为疣状胃炎有癌变的倾向,并与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变态反应密切相关.
疣状胃炎的病因
到目前为止,疣状胃炎的病因并不十分清楚,大多认为与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酸过多、胃粘膜局部免疫炎症有关,而以幽门螺杆菌感染为主.
由于胃粘膜反复炎症刺激下,胃粘膜损伤——修复—再损伤—再修复,反复进行,引起胃粘膜纤维组织增生隆起,表面又糜烂,从而形成了疣状胃特有的表现由于反复损伤修复,细胞容易突变,因而疣状胃炎容易癌变.
1、幽门螺杆菌感染.据国内外研究报道,疣状胃炎影响患者89%有幽门螺杆菌可以感染,故认为我国幽门螺杆菌是其主要问题原因.
2、免疫机制异常.有学者认为疣状胃炎可能与过敏反应有关.andret等证实在疣状胃炎患者的胃粘膜中含IgE的免疫细胞浸润明显高于其他胃炎和正常胃粘膜.
3、高酸. 消化性溃疡虽然非直接来自疣状胃炎,但二者并存的机率很高,且溃疡合并疣状胃炎者,溃疡难愈合、易复发.认为疣状胃炎与胃酸过多有关.
疣状胃炎的症状
您好,疣状胃炎多见于30-60岁,男性多见.其病程较长,有的几个月内自行消退(未成熟型),有的可持续多年(成熟型),少数发生恶变.
临床上可以检出的疣状胃炎有明显的上消化道系统症状,多为上腹痛,其次为反酸、腹胀、食欲逐渐低下、恶心、呕吐上消化道出现出血及体重下降等.上腹部压痛的主要体征,少数伴有消瘦和贫血.
疣状胃炎的治疗
幽门螺杆菌阳性者,首先根除幽门螺杆菌,以"四联疗法"治疗2周.随后的药物治疗,主要是"抑酸剂"和"胃粘膜保护剂".并应避免服用会加重症状的药物和食物.
抑酸剂,主要是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雷贝拉唑、兰索拉唑、潘托拉唑等;症状不重者也可使用H2拮抗剂,如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
胃黏膜保护剂,如尿囊素铝片、替普瑞酮、麦滋林、瑞巴派特等.有上腹胀闷、嗳气者,加用胃动力药,如莫沙比利、伊托必利等.
1、未成熟型: 隆起基地部逐渐高起,隆起较低.病变易消失,一般不超过3个月.这种类型的,建议用粘膜保护剂,抑制胃酸,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3个月复查胃镜.
2、成熟型: 建议在胃镜下取活检,进行组织学检查.如果有不典型增生或肠化生.建议在常规进行治疗的基础上,在内镜下切除肿瘤病灶,以防止发生癌变.
疣状胃炎与胃癌的关系
研究表明,疣状胃炎与胃癌关系密切,应作为癌前病变治疗.
有学者观察了82例疣状胃炎,随访1~5年,4例发生癌变,占4.88%.癌变时间为1~3年,平均21月,均发生在原发病灶上.
为防止恶变,有必要对疣状胃炎进行前瞻性临床观察